【黄梅县革命老区发展史】(1):五四运动在黄梅播下革命火种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黄梅县融媒体中心自今日起,编辑推出《黄梅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栏目,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读懂历史、思考历史,进一步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而提升我们黄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汇聚全县人民奋进新时代、起航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第一节 五四运动在黄梅播下革命火种


辛亥革命前,黄梅文化教育事业在鄂东较为发达,广大农村办起了许多村塾和经馆。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于县城南郊外1公里处重建书院,易名为“调梅书院”,因该建筑物主体为八角亭式,俗称为“八角亭”。至19世纪初年,县城在“调梅书院”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创办新学堂并着手民办教育。

1905年,黄梅第一所新学堂县八角亭高等小学正式开课,不久,停前、卓壁、孔垄、大河、独山等地也开办了新式的初等小学。

1907年,黄梅教育更迈进一步,在县城开设了一公一私两所师范传习所,虽然办学时间不长,却为黄梅新式教育培训了一批师资。

1912年,黄梅县在县城考棚创办第一所县立中学,第二年迁入八角亭与县立高等小学合办。1915年因教育经费奇缺而停办,一部分学生因此转入武昌启黄中学就读。外出求学,开拓了学生视野,并为家乡带回了时代新信息。

五四运动前,黄梅县各类新型学校如雨后春笋,除普通中小学外,还有各种职业学校,特别是到外地读书的青少年一天天多起来,例如到武昌读书的大中学校学生每年有200人左右,到南京、上海、北京读书的学生也不少,还有学生到国外留学。这些大学生,不断将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带回黄梅。此时,中国大地正在酝酿革命,许多新思想在广泛传播,黄梅在外读书的学生们接受了这些新思想,并利用寒暑假回乡时向乡民们宣传他们闻所未闻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而巴黎和会上中国受辱,这就直接点燃了五四运动导火索。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为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揭开了序幕。在京津沪汉等大城市接受了五四运动洗礼的黄梅学子们,回乡时更是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大肆传播新民主主义思想。这为马列主义在黄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由此也在黄梅播下了革命的星星火种。


图片
图片



...........................................

编辑︱汪佳禾(实习)

责任编辑︱郑鉴峰

监制︱严晓晴

总监制︱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