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文明风尚激发城市活力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内在气质、实力见证。
1月28日,我市以全省5个入选市州中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意味着我市拿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
喜讯传出,顿时刷爆黄冈人的朋友圈。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和名片,也是黄冈孜孜追求的梦想。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2007年市委、市政府启动第一轮“四城联创”,到2017年在连续三届蝉联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后,我市提出力争2020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黄冈人以永远在路上的笃定情怀,以永不停歇的坚定步伐,奋力打造幸福文明新黄冈。
你看——
遗爱湖畔,十二景装扮一新,文化活动目不暇接;
老旧小区改造一新,寻常巷陌干净整洁,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安静有序,市民流连忘返;
十字路口、居民小区,“红马甲”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一步一景,让人感受到一座文明城市的强劲脉动。
“创文不是为了拿牌子、争荣誉、讲好看,而是以此为抓手,倒逼城市建设和管理,最终达到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目的。”这是市委书记刘雪荣提出的明确要求。
“只要人人贡献一份力量,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是黄冈抗疫、抗洪志愿者们的肺腑之言;
“遵循‘八不’、礼让斑马线、拒绝车窗抛物、文明如厕,共享美好生活。”这是市民们获得感、幸福感的真情流露……
一字一句,让人感受到共建共治共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磅礴力量。
城市“面子”日日新,惠民“里子”实打实。14年征程不寻常,3年分量沉甸甸。夺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得益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信念,得益于黄冈市民对文明城市梦想的不懈追求。
这遵循、信念和追求,驱动我市踏上“共赴文明之约、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美”的梦想旅程……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她的抱负。
黄冈日报社摄影记者罗学珊,30多年来,用相机记录着黄冈市区的变化。在他珍藏的电子相册里,几组跟踪拍摄10多年的对比图格外引人注目:
遗爱湖从一座杂草丛生的臭湖,变身为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国家 4A 级景区;南湖一片荒芜的水田里,崛起一座欣欣向荣的工业园;白潭湖片区由渔场转变为刚刚挂牌的临空经济区……
“15年前,街道到处破损,没有一条刷黑的道路,而现在,城区许多背街小巷都实现黑化绿化亮化美化。”罗学珊说,作为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记录者、见证者,自己越来越爱黄冈了,在上海安家的儿子一直想他过去,但他认为在黄冈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以前回来感觉是到了乡镇,现在大城市的时尚气息、文明气质越来越浓。”这是许多黄冈游子回家时发出的赞叹。
时光无言,以文明为刻度,标记这座城市前行的脚步——
2007年,我市启动第一轮“四城联创”,成功创建了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城市;2011年第一次获省级文明城市殊荣;
2012年,启动第二轮“四城联创”,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城市创建,作为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一年一批重点,一年一个台阶,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2016年底,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策部署。
2017年8月23日,在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总结大会同时,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动员令:力争2020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行列。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综合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在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
全国文明城市每3年评一次,先要取得提名城市资格,再经过3年不懈努力,才能参评全国文明城市。
3年多来,在多个场合,市委书记刘雪荣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适应了城市发展新形势,回应了人民群众新期待,顺应了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载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务,也是一个战略抓手,对于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市民素质、提升治理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而彼时,我市创文工作面临的形势紧迫。从全省来看,同期角逐的兄弟市州有4个,竞争激烈;从创文历程来看,从动员部署到获得提名城市资格,再到创建成功,时间跨度较大,宜昌历时15年、武汉历时12年才创建成功。
14年接力跑,两轮“四城联创”成果丰硕,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为我市冲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共赴文明之约,变压力为动力,不甘落后的黄冈人暗下决心:底子薄、起步晚不要紧,只要万众一心,步步前行,定能创造跨越发展的奇迹!
新鲜的青菜、蒜苗等蔬菜,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卖鱼虾等水产品的商户在干净整洁的玻璃水柜后忙碌着;腌菜、豆制品摊位安装了防蝇、防尘设备……蔬菜区、鲜肉区、水产区、熟食区、豆制品区、调料区、检测室、配电室等功能分区有序齐全。
2月28日,记者走进黄州建新社区集贸市场,新装的防滑瓷砖、环境干净清爽、摊位有序整洁,让人眼前一亮。
“先前,这里拥挤窄小、摊位混乱、生熟食品混杂、排水不畅,一到夏天就有异味,买蔬菜要到二楼,很不方便。”正在买菜、家住恒嘉豪庭小区的张阿姨,说起改造前后的建新菜场变化,赞不绝口:“经过改造整治,这里到处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我来买菜舒心多了。”
“能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市委书记刘雪荣亲自推动。”建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余邦祥说,建新是市委书记刘雪荣双创工作的挂点社区。3 年来,他多次到建新社区,沿路查看菜市场摊位及背街小巷、沿街商铺等,实地问需求、查问题、议对策,亲自系统谋划、推动全面提升集贸市场及周边的整体环境。
市场不仅是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还是城市文明的一扇重要窗口。建新社区集贸市场去年 5 月启动改造,按功能进行分区,投入 120 多万元,不仅高标准实现了“升级换代”,而且面积扩大近 300平方米。
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高度,明确指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总抓手、高荣誉、铁目标。创建工作囊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统筹谋划,顶格推进创建工作。
坚持“一把手”主抓——
成立超高规格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刘雪荣任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任指挥长、市“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 10 个专项工作组,抽调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干部 67 人集中脱产办公,并明确 86 名市、区“四大家”领导挂点指挥部。
市区两级领导深入各自挂点社区、重点单位进行现场督办 50 多次,共督查了 100 多个点位,查找出问题 300多条,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以上率下,各单位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创建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机制。
强化责任落实落地——
制定《黄冈市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方案》,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市委、市政府把创文工作列入重大决策部署督查事项,建立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督查通报制度。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考核体系,制定负面清单,建立文明单位淘汰退出机制。严格实行问责制,倒逼工作责任落实。
探索出网格+督办的创新模式,充分调动网格员及志愿者成为全市双创工作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
一个文明城市的梦想,将750万黄冈人凝聚在一起,1.74 万平方公里红土地上,呈现出人人关心创文、人人支持创文、人人参与创文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争分夺秒、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创文态势。
2月 26日晚,遗爱湖东坡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星光灿烂的良辰美景,喜庆团圆的节日气氛,载歌载舞的联欢活动,丰富实用的公共卫生知识短片……一场以“防疫情、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系列惠民活动,通过文字、图片、网络、视频即时传送到黄冈各地,让黄冈儿女心潮澎湃。
“去年10月以来,遗爱湖公园已举办了8场惠民活动,我每次都来观看,穿插其中的总少不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小知识和温暖的故事。”家住附近翡翠一品小区的丁先生感叹道:文明创建正在从最细微处改变黄冈人的生活。城乡环境越来越好,城市品质明显提高,市民素质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创建文明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的大考,比拼的是构建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考验的是干群砥砺奋进的担当,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年来,我市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两个提升”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追求,坚持把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贯穿于创建全过程,让群众共享文明之美。
幸福是什么?幸福,对老百姓来讲,就是从每天呼吸到清新空气、喝到沁甜的水开始。
去年以来,我市以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成卫生厕所改造229处,治理黑臭水体30余处;市区45个社区、200多个主协创单位参与“万人洁城”卫生大扫除,扮靓美丽黄冈;开展创卫攻坚行动,启动赤壁片区综合整治工作,投入2600万元实施道路刷黑等7大类工程项目,补齐赤壁片区创文创卫工作短板。
战疫期间,为顺应市民需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的要求,我市积极开展健康心理促进行动,构建“1+N”心理援助矩阵,累计提供心理援助6285人次,成功援助应激重症患者9人;举办健康黄冈大讲堂公益讲座37期,吸引200余万人次收看。
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上,市区连续3年开展“文明实践五大行动”,围绕市民关心、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个时期一个重点,在城区掀起“文明共享单车”“拒绝车窗抛物”“文明观影”“文明如厕”等一场又一场文明创建热潮,让老百姓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广泛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指出,如果一个城市经济上不去,实力不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空谈。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和平台载体,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综合性、立体式、全方位创建工作。
抓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实力。坚定不移推进“双强双兴”“四大行动”,围绕五大主攻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黄冈晨鸣、绿宇环保、星晖汽车3个百亿项目一期陆续投产,挺起黄冈工业脊梁;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大健康等三大千亿产业竞相崛起,新增长极气场升腾……
坚持“全盘布局、重点突破、扬长补短、夯实基础”方针,紧扣创建指标,一一达标,全面过硬。2018年、2019年、2020年,我市分别通过全国、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暗访,2020年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验收,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关于黄冈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分析报告”显示:近两年,群众对黄冈创建文明城市效果的总体满意度远超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地市级)群众满意率达标线。
文明的脚步一旦扎根,城市就产生了蓬勃的力量。新的一年,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把在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的“两个更大”作为黄冈发展追求。
拿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为实现“两个更大”增添了力量源泉,但离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个最高综合性荣誉,我们的万里长征才起步,追梦圆梦正当时。
2021年,是我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首战之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干比拼抢闯”的姿态,坚定必胜信心,背水一战,继续精心浇灌文明之树,催开文明之花,品尝文明之果,为黄冈实现“两个更大”发展追求,引领城市风尚,释放磅礴精神力量。
人文精神涵养城市气质
百姓舞台连轴转,志愿活动不停歇。元宵节前,记者穿行在黄州赤壁街道办事处建新社区,只见孩童们或沉浸在亲子阅读室、或活跃在球场,老人们在健身器材旁锻炼聊天,文艺骨干们忙着合唱团、舞蹈队的排练,志愿者们给留守老人打扫卫生、包饺子……56 岁的居民胡爱林感叹:“我们社区天天都像在过年。”
“公筷母筷,长得都一样,我哪里分得清咯?”这是社区自导自演的公勺公筷宣传片,让大家在爆笑中加深了认识、认同和践行遵守文明用餐礼仪的意识。
建新社区党委委员夏雪说,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干部、模范人物、公益达人和“五老”骨干等 25人组成的新润百姓宣讲团,用公益课堂、知识竞赛、情景剧、三句半等形式,开展多领域、多样化的宣传活动,让文明知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我市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养时代新人,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灵魂工程。
2020年,全市建立理论和百姓“双宣讲”机制,依托“两团多队”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 500余场次。
坚持用活舆论引导。在黄冈战疫关键节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撰写评论员文章13篇,凝聚和激发了持久的黄冈力量。
和风化好雨,润物细无声。
行走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公交车站,一幅幅造型清新别致、内容健康向上的公益广告,完美地融入城乡景观、融入百姓生活。
遗爱湖公园通过智能小广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明宣传教育内容为主线,覆盖人数突破 800万人次。
3年来,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进党校、进市民学校、进道德讲堂 500余期;打造核心价值观建设主题公园、广场等阵地 8个。
市民感叹:“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不仅做到人人尽知、脱口而出,而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英山县孔家坊乡福利院院长兼养老护理员邹倩,25年扎根基层,甘做五保孤寡老人一辈子的女儿,荣登“中国好人”榜。
蕲春县刘河中学八(3)班学生骆宇婷,不仅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而且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入选 2020年湖北“新时代好少年”。
红安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铁血红安 益路前行”项目被评为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市区出租车“爱心助考接力”志愿服务9年,累计有2600名出租车司机共服务5980余趟次,为3.2万名考生及家长提供应急帮助,涌现出了李红梅等一大批“最美的哥的姐”“党员示范岗”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崇德向善的徐徐清风,轻抚着黄冈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为黄冈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不久前,执勤交警闵鸿飞拍下这样一段视频:七一商场斑马线前,两名行人想要穿过马路。15米开外,驾车者放慢速度,稳稳停在斑马线前,用手示意行人快速通过。
这是黄冈市区人流车流最密集的斑马线之一,此前这里车不让人的现象非常突出。去年6月,黄冈启动“文明驾驶、礼让斑马线”文明实践活动。闵鸿飞说,半年时间,90%以上车辆做到“斑马线前车让人”。
文明一小步,安全一大步。这种人车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黄冈市区。
一滴水折射太阳光芒,一言行反映城市文明。市委书记刘雪荣 2017 年在双创动员会上强调,文明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全体市民自觉做到“八个不”:不乱闯红灯,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高声喧哗,不拥挤插队,不损坏公物,不争吵谩骂,不违规任性。
3年来,市双创指挥部坚持问题导向,因时因势,落细落小,统筹推进“文明实践五大行动”,引领文明风尚,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2017年9月开始,黄冈市区大街小巷流动着共享单车的亮丽风景线。针对共享单车使用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迅即开展“文明共享单车”活动,与摩拜公司签订承诺书,把管理共享单车融入诚信建设体系,有效遏制了不讲文明、不讲诚信现象。
将日历翻回到2018年3月。市城管执法委曝光了一起车窗抛物,《黄冈日报》刊登市民贺政来信,对这一行为再次进行曝光,同时开辟《“告别车窗抛物 提升城市文明”大讨论》专栏。市委书记刘雪荣就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打响“告别车窗抛物”的集中战役,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通过开展文明出行、文明共享单车、文明观影、文明如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系列专项行动,引领文明风尚。
“利剑出鞘”,强化制度约束和监督惩戒。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立法,《黄冈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3月1日起施行。组织实施《黄冈市群众性活动规范文明行为指导意见》等5份规范性文件,完善市民公约、社区民约、行业规范等,在点滴小事中培育市民文明素养,在持续用力中破解难题,在久久为功中巩固成果,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现在车窗抛物几乎没有。”“如厕冲水、厕纸入篓,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注意。”“以前在遗爱湖公园举办一次大活动,留下的垃圾10多名环卫工人要清理近4小时。今年元宵节3场活动,曲尽人散后,广场上基本没什么垃圾,6名环卫工人30分钟就可以清理好。”市城管执法委干部职工对这些变化感受很深。
2020年12月29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作为全省文明城市先进代表,黄州区陈策楼镇作为全省文明村镇先进代表,罗田县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全省文明校园先进代表接受颁奖。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温暖全城。
新春佳节,走进全国文明村——陈策楼镇盂钵桥村,只见宽阔的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路两旁的树木绿意盎然,白墙黛瓦的民居院落里干净整洁。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进村一身土,环境脏乱差”。
变化,源于文明创建。近几年,盂钵桥村以“党建+精神文明”为抓手,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抓经济强增收上,盂钵桥村“两委”积极招引能人回乡创业,流转土地 800 余亩,发展“苗木、果树、魔芋、养殖青蛙”等产业,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 30万余元。
在乡村治理上,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以“五老”为抓手,成立了“乡贤协会” “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引导他们参与村务管理。在开展村里环境整治时,以日常清理与集中打分兑物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村外美、村里美的蝶变。村民肖腊容说:“积分兑换,对我们村民有非常大的鼓舞作用。我们村现在是全国文明村,这不仅是村里的荣誉,也是我们老百姓的荣誉。”
坚持示范引领,几年来,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系列创建评选活动。
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章程》等制度,引导广大群众共同营造革除陋习、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有 31个村镇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我市全面开展“家风家训我来拍”短视频征集、寻找“黄冈最美家庭”等活动。最美“扑爆哥”——浠水县公安局巡特警吴俊家庭、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王金初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创建文明校园关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全市范围内推动的“朝读经典”“经典诵读”“诵读时代经典,共建书香湖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读书活动,推动黄冈中学、麻城一中、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获得“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黄冈市教育局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通过“文明细胞”创建工作,引领文明之花竞相开放,行业新风吹遍黄冈。全市共有14个全国文明单位,11人入选“中国好人”;农村“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三年行动的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麻城红白理事会、“微孝善超市”和英山农村思想道德协会的经验得到中央文明办肯定,引领了社会风尚,文明已经成为城市的“基因”。
站在拿到全国文明城市“入场券”的新起点,扬帆新征程,黄冈儿女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朝着文明城市阔步前行。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之三
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位
当你徜徉在对面墩汉墓遗址博物馆,穿越千年历史时空,与文物对话探秘邾城古迹;
当你坐在书香四溢的遗爱湖书城,手捧一本心爱的书籍静心品读;
当你漫步于美轮美奂的黄州遗爱湖公园,品味以东坡诗词命名的十二景区;
当你走进金碧辉煌的黄冈黄梅戏大剧院,欣赏阳春白雪莫斯科交响乐;
当你来到气势恢宏的黄冈博物馆,接受一场千年黄州的文化熏陶;
当你行走在改造一新的老旧小区、换代升级的集贸市场、被打通的断头路上,享受到越来越美的环境;
当你踏上临空经济区各大项目建设工地,看到那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
你一定会感受到,文明已逐渐浸润为黄冈最温暖的底色;体验到日新月异的万千气象所带来的满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多年来,我市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在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始终围绕“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根本宗旨,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内外兼修,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数。
黄冈从哪里来?你可以到黄冈对面墩汉墓遗址博物馆走一走,探寻黄冈之根。
2020年12月29日,黄冈市对面墩汉墓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在汉墓遗址上建立的博物馆,位于中环路东段北侧,处于黄冈“城市之根”——邾城遗址范围内,2017年8月启动建设,整体外观为 3层具有汉代文化符号及元素的仿古风格建筑。
博物馆通往汉墓遗址的通道被命名为“时空隧道”,由汉文化墓室色彩的青砖叠砌而成,展有“镇馆之宝”——东汉三翼龙座九连青铜灯,为国家一级文物。
穿过“时空隧道”即是对面墩汉墓的全貌。2002年,由于建设中环路,省、市文博单位联合抢救性发掘,清理出距今约2000年的东汉土圹砖室墓3座,出土金、铜、玉、陶瓷等各类珍贵文物161件(套)。对面墩汉墓一号墓是我国江南保存最好的汉代砖室结构建筑成熟期的代表作,湖北仅此一例。
“我今天才知道,邾城又称禹王城,始建于春秋,是我们黄冈的城市之根,人文之魂。爸爸,我的作文有素材了!”家住三清国际华城的郭爸爸带着上初一的女儿在博物馆门前拍照合影。他说,黄冈人节假日又多了一个好去处,这种精神滋养令人无比愉悦。
钢筋水泥是城市的骨架,文化和生态则是城市的根和脉。市委书记刘雪荣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要达到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还应展现每个城市的特色之处。“一部湖北史,半部黄冈书。”2000多年历史的眷顾,积淀了黄冈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我市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以城市特色创品牌,树起文明新地标。
——以生态为底色,让幸福的味道,飘散在共享绿色成果的甜美笑容里。
市委、市政府14年久久为功,将一座污水横流的臭水湖建成华中最大的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成为黄冈人的城市会客厅、诗和远方。
今年春节,遗爱湖公园入园游客高峰期达 8万人次,创开园以来历史新高。梅园暗香浮动,花枝招展。大人在自拍,孩子在嬉戏,幸福洋溢在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上。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市坚持保护一城山水,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
沿着江堤休闲漫步、娱乐健身,一直是黄冈市区几十万居民的梦想。如今总投资2.62亿元的黄州城区长江岸线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7月开园,市民的“生态长江、自然江滩、休闲绿地”梦想即将变为现实。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10多年实施“东扩北进、跨河发展”的城市战略,赢得临空经济区建设新机遇,市区将从遗爱湖时代走进白潭湖时代,迈向巴河时代。
——以文化来增色。让幸福的味道,浸润在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力量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下5层、面积达6500平方米的黄冈遗爱湖书城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单体新华书店,围绕“图书+”和“文化+”,打造集图书服务、文化交流、艺术展览、产品发布、学习培训、生活美学等于一体的多元空间。运营一年多来,开展“新华关爱”“战役发声读书会”、朗读者等活动460余场,累计覆盖3万人次。去年,遗爱湖书城被评为“全国标杆大书城”。
曾在广州、杭州等城市生活过的黄冈师院教师高巧说,前几年因工作需要回到黄冈,一直渴望市内有一座高水平的书城,可以带孩子前往,遗爱湖书城满足了她和家人的日常阅读需求。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我市相继建成了黄冈博物馆、大别山地质博物馆、黄梅戏大剧院、遗爱湖美术馆、苏东坡纪念馆、红梅馆、幽兰馆、爱莲馆、紫竹苑等一批文化艺术场馆。新建的位于临空经济区的八大综合馆也即将投入使用。
好的环境和氛围犹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市民们赞叹:这些免费开放的场馆,是市委、市政府送给市民的最大福利。在这里,市民能够接受大自然的馈赠,享受艺术的盛宴,静静地与历史长谈、与宇宙对话、与自然沟通、与艺术交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自然而然、不知不觉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
坑坑洼洼、破损严重的主干道全部刷黑硬化,拆除违建,新建绿化带和休闲锻炼区,改造后的赤壁街道办事处四海小区焕然一新。广场上的休闲健身设施齐全,其间一些老人或健身、或聊天。72 岁的卢林香老人对前来调研的市长邱丽新说:“我很满意。老旧小区改造后,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变样,都愿意出来走走!”
创文是目标,惠民是目的。我市始终从群众需求出发,一年一批项目稳步推进,持之以恒补短板,下绣花功夫提高人居环境。
一边是早就铺好的沥青路,一边却是大坑连小坑的泥巴路,黄州涵晖北路这段数百米长的断头路曾让附近居民出行十分不便。随着工程机械的日夜施工,不久,这条断头路将全线贯通,建成通车。
为解决“行路难”,3年来,我市贯通中环路东段、苏林等 6条“断头路”。
为解决“如厕难”,我市开展厕所革命,建成一大批标准化的城市公共厕所、交通厕所和旅游景区景点厕所。
为解决停车难,黄冈城区2020年新建改造停车场15个,施划停车位 16406个。
为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改造农贸市场。龙王山集贸市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造前灯光昏暗、污水横流,改造后有洁净的过道、干净的地面、标准化的摊点,还可实现肉禽来源追溯、智能监控、电子化结算等。群众评价:“手机一扫,商品来源一目了然,跟在超市一样,买得放心。
一个一个工程,一个一个项目,一笔一笔投入,聚沙成塔,日拱一卒,积小胜为大胜,向着创文胜利进发。
一城之美,美在人居环境,更在于优美的政务服务环境、营商环境。
“原以为要跑回去一趟,没想到在这里两分钟就搞定了。”2月5日,武汉市民乔木子在黄冈市政务服务中心成功办理社保卡异地申请激活业务。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郭鹰介绍,我市政务服务努力实现“一门全办” “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办好”,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其中,在全省首推个体工商户“无人工审核”登记服务,实现“智慧秒批”。对工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落实惠企政策资金 3783万元。
将民生事项纳入创建重点建设项目。3年筹措资金50多亿元,推进6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使城市从内涵到外延实现了提档升级、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洁化、绿化、美化工程,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36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86个,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0多处。
大力实施秀水工程、畅通工程,市区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07%;推进道路管网建设及配套工程,延伸、增加公交线路13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更放心。
阳春三月,走进黄州“网红小区”——江岸名都小区党员先锋站,顿时感到温暖又温馨,书籍、电脑、绿植、茶几、烤箱、照片墙等一应俱全。
这里是党员活动室,也是居民的会客厅和孩子们的“四点半课堂”,更是将文明创建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和点滴见证。
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研究出台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去年7月,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坚持统筹兼顾,我市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落脚点,将文明创建融入到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强基础、补短板,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将基层治理从社区延伸到小区。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城乡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意见》,着力建立健全“社区大党委+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
翡翠一品小区有55栋住宅楼、2742户4600多名居民,是黄冈市区规模最大、入住户数最多的小区,也是近几年居民投诉最多的小区之一。“小区各种事情多,单靠物业公司的力量很难解决。”居民说。
2020年起,翡翠一品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决定成立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下设法治宣讲、读书、摄影、健身等24支专业队。下沉党员根据各自专长分别担任各服务队队长,居民有相关兴趣爱好可自愿加入。
“从疫情值守到整治违建违停、教学广场舞,都有人参加。”下沉党员、黄冈师范学院老师韩冰清是文艺活动志愿队队长,她说:“志愿服务队一举两得,党员引领、居民参与,小区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
亮相、发声、管事,党员干部下沉居住地小区,每月至少开展4小时志愿服务,实 现“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化常态化,为社区(小区)治理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和力量支撑。
按照党员下沉要求,坚持市区一体原则,依托长江云,在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上个性化设置党员下沉模块,通过这个模块,发布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党员下沉活动和时长,助力下沉党员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工作。
截至目前,市直机关7200多名党员下沉到各小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及时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庭院大扫除、“十乱”现象集中整治、文明劝导和创文创卫宣传单发放等志愿服务活动。
不仅在城区,在农村,文明+社会治理也风生水起。
“红星之家”储蓄正能量,“文明积分”积攒好风尚,“爱心时间银行”增加群众获得感。黄州区长圻蓼社区在2019年7月成立“红星之家”志愿者服务队后,在推广垃圾分类、推进环境治理、开展卫生评比上,着眼于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的“积分制”治理模式,让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小积分”也赢得社区治理、文明实践行“大效应”。如今,建设美丽家园,争做“卫生文明户”,在长圻蓼村已然蔚然成风。
文明,塑造城市内涵;创建,延展城市外延。此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市上下一心,以干比拼抢闯的姿态,不忘“两个提升”创建初心,下足绣花功夫,建设内外兼修的现代化新黄冈。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之四
微光成炬 照见城市风骨
他们是公务员、学生、工人、小店主……是街头巷陌与你我擦肩而过的普通人。
疫情中,他们逆行而上,支援“小汤山”,服务一线医患,守望社区邻里。
汛期,他们闻汛而动,驻守堤坝,查险除险,守护家园。
平日里,他们活跃在城市每个角落,开展交通劝导、清理公园垃圾、关爱留守老人……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却在用各自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他们没有统一的服装,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我市成立了由市长、市创文指挥部指挥长邱丽新任总队队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任副总队长的市志愿服务总队。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376支;志愿者达8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九分之一。全市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6个文明实践所、298个文明实践站,成为了“志愿者之家”。
纵是萤火微光,也能聚起光和热,温暖千家万户,照亮文明征程。
三天!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完成通水、通电、通行、“三区两通道”建设,清扫整饬15000平方米院房,安装病床1000余张,成为全国首个投入使用的“小汤山”医院。
黄冈速度,令人惊叹。其背后,离不开一群昼夜鏖战的平民英雄。
记者当时在现场蹲点采访,见证了这令人难忘的 3 天——志愿者们戴着口罩、拎着工具箱、拖把从四面八方赶来,高峰期时近5000人。年轻力壮的志愿者们齐心协力搬运医疗设备;医院大厅,阿姨们忙着拖地;病房里,志愿者们两三人一组组装病床;到了饭点,有志愿者送来面包、姜汤、矿泉水;大家互不相识,却自然而然地互相搭把手,从白天干到黑夜,又鏖战通宵。
面对新冠肺炎病毒,何人不惧?
但在黄冈市抗击疫情一线,一抹抹鲜艳的“志愿红”逆行而上,令人肃然起敬。
“最美的姐”李红梅,志愿加入应急保障车队,每天往返于隔离点和医院,无差错转运密切接触者、接送出院患者200多人次,绽放出“红梅”傲雪的动人气节。
志愿者叶宝,“征集令”的发起人,每天接打电话200多个、微信运动步数破三万,从大年初二一直到黄冈解封,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志愿者历红英年近五旬、患有心脏病。很多人劝她,这次你不能再冲了,心脏病碰上新冠肺炎,太危险了。“我不信这个邪!”大年三十吃过晚饭,历红英像交代后事般告诉丈夫银行卡密码,说此次疫情严重,她想去前线参加志愿服务。话还没说完,她的丈夫就起身穿上衣服,“走,我陪你一起去!”丈夫所在单位听说他们夫妻俩并肩战斗的事迹后,迅速组建了 36 人的抗疫突击队,配合开展志愿活动。
志愿者、两湘和酒店老板钟鹏,每天免费为医护人员、卡点执勤人员送餐上千份……
平凡的人们,带给我们更多感动。
疫情防控期间,市区近9000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和1万余名群众志愿者在 48个社区、1045个小区(小片)和95个村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开展值守、排查、代购、代办等志愿服务,成为特殊时期市区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安排落实落地的宣传员、执行员和群众的服务员、看护员。
从战疫到战洪、战贫,不变的是那抹志愿红。
犹记得,堤坝上,志愿者们送绿豆汤,送西瓜,义诊,义务理发,送文艺演出;社区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抗洪防疫不误学留守儿童不缺爱”为主题的公益课堂。
犹记得,协“栗”扶贫、“橘”手之劳、“爱心萝卜”……一场场消费扶贫、助农增收活动火热开展。
从疫情防控的战线前沿,到防洪抗战的第一线,再到脱贫攻坚的田间地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红马甲”战天斗地的身影。
2月12日,大年初一,市创文指挥部在遗爱湖公园组织开展以“迎新春、防疫情、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带领志愿者们清扫垃圾,为“就地过年”营造更好的游园环境。
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一个保温桶,一张简易木桌,加上一叠一次性纸杯——在黄冈遗爱湖公园东坡桥附近,一个爱心茶摊在春节期间照常提供免费茶水。
“来来来,喝口茶,歇歇脚。”见游客走过来,志愿者们忙着招呼。
这个黄冈红星志愿者协会设立的爱心茶摊,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86名志愿者在此轮番坚守,为路人提供志愿服务。
去年6月,黄州区建成湖北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平台,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线上线下收集群众需求,按照分层分类分众的标准,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加精准。
登录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首页,设有“阵地组织”“政策理论”两个中心和“我要点单”“活动报名”“加入团队” “文明地图”等 8 个板块,“我要点单”位于平台首页所有子项目之首。
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殷霞介绍说,由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初心”服务、便民助民“暖 心”服务、文体文艺“悦心”服务、教育科技“慧心”服务、卫生健康“贴心”服务、环保生态“爱心”服务、平安法治“安心”服务、文明倡导“益心”服务。
家住保利小区的姜明德是一位老红军,95岁高龄,患有心脏病,常年坐轮椅,行动不便。四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络员周梅通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得知,老人的轮椅出现小故障,还想理个发,于是组织 5 名志愿者专程上门为老人服务。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新时代文明如春风化雨,浸润城市乡村、融入大街小巷、深入百姓心里。
“奶奶您好,我是四海社区小志愿者丁朵朵、蔡靖怡,疫情没结束,请您戴好口罩。” 2月24日,黄州赤壁街道四海社区小志愿者们统一着装,配合社工一起在辖区内进行戴口罩及不乱丢垃圾文明劝导。
“每次站上一两个小时,可以影响一部分人,为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做一点努力。”黄州区赤壁大道和新港大道交汇处,每到下班高峰期,车流滚滚,黄州区第一中学女教师童云霞,经常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甲”,在斑马线一侧协助交警执勤站岗,引导行人文明过马路。
如今,全市志愿者就像一团流动的火炬,走到哪里,照亮哪里,一股股爱心浪潮正在黄冈大地涌动,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传递温暖与感动的行动将永不停歇。
遗爱湖公园流光阁,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墙上,一张张志愿者灿烂的笑脸,拼成了“爱心图“,让人心头一热。
凡人善举如涓涓细流,只有引而归一,才能汇聚成大爱长河。
我市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从建立资源融合机制、创新多元筹资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推行激励嘉许机制、构建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等六个方面,为志愿服务提供支撑保障。
制度保障,让志愿精神诗意地栖居。
各县(市、区)政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明确市区按照实有人口基数每人每年5元的志愿服务工作经费标准,由市级财政纳入预算划拨市委文明办统筹市区志愿服务。
对在基层服务两年以上的优秀志愿者,经村(社区)推荐、乡镇(街道)审查、区(市)统一招聘,可以优先招聘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乡镇(街道)公务员招录、基层事业单位招聘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1月26日下午,黄州区赤壁街道铝业社区好乡邻志愿服务队几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手捧果盘、洗洁精,有说有笑地离开了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这些‘礼品’不是买来的,是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来的。”吴桂芬难掩兴奋与激动, “你看,我累计参加了226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多贡献就能多回报,有了积分兑换的鼓励政策,我们参加志愿服务也更有动力啦!”
给足动力,更要加强能力。
2020年10月19日上午,黄冈市志愿服务学院在黄冈职院挂牌成立。这是全省首家志愿者培训学院,由市委文明办与黄冈职院共建。
该学院建设将成为“黄冈志愿者之家”。围绕志愿服务者素质能力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开发与管理事务等方面,研发新型技能型志愿服务人才的培养课程,制定理论武装、技能提升两大课程模块。培训目标为:培训涉及10 大专业技能领域;培育孵化100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培训指导 1000 个志愿服务组织(含社区、团队);培训 10000名以上志愿者。
有了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成长机制的护航,志愿服务将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文明,是黄冈人民的执着追求,永无止境的幸福接力。立足新起点,踏上新征程,让我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朝着文明城市阔步前行。
左右滑动查看版面
《黄冈日报》3月3日版面